
廢鋼鐵資源再生過程中的負壓真空除塵系統是保障生產環境清潔、保護工人健康、回收有價值粉塵、滿足環保排放要求的關鍵設備。其核心原理是利用**風機產生的負壓(真空),在粉塵產生的源頭或密閉空間內形成定向氣流,將含塵空氣吸入管道系統,經過高效凈化后,潔凈空氣排入大氣或循環利用,粉塵被收集處理。
以下是該系統典型的工作流程:
1. 粉塵產生與源頭控制:
在廢鋼鐵處理的各個工序(如破碎、剪切、撕碎、磁選、輸送、落料等)中,會產生大量金屬粉塵(鐵、鋅、鉛等)、氧化物、油污顆粒和其他雜質。
關鍵點:系統設計首先強調**源頭控制。在粉塵產生點設置:
密閉罩/半密閉罩: 盡可能將產生粉塵的設備或區域(如破碎機入料口、出料口、皮帶輸送機轉接點、振動篩)封閉起來,限制粉塵擴散。
局部吸塵罩/吸塵口:對于無法完全密閉的區域(如人工操作位、大型設備檢修口附近),設置設計合理的吸塵罩(如傘形罩、條縫罩、側吸罩),其形狀、大小、位置和吸風速度需確保能有效捕捉飛散的粉塵。吸塵罩應盡量靠近塵源。
2. 負壓抽吸與管道輸送:
系統核心的離心風機(通常為大功率、高風壓、耐磨、防爆型)持續運轉,在與其連接的**除塵管道網絡**中產生強大的**負壓(真空)。
這股負壓通過分支管道傳遞到各個吸塵罩/吸塵口。
在負壓作用下,含塵空氣被強制吸入吸塵罩/吸塵口。
含塵空氣通過分支管道匯入主風管,被輸送到除塵主機。管道設計需考慮風速(防止粉塵沉積,通常在15-25 m/s)、管徑、彎頭角度(減少阻力)、耐磨性(金屬粉塵磨損性強)。
3. 多級凈化處理:
含塵氣流進入除塵主機,進行多級凈化:
預分離/沉降室 (可選):對于一些大顆粒、重顆粒粉塵,可能在進入主過濾單元前設置沉降室或旋風分離器進行初級分離,減輕主過濾單元的負荷。
主過濾單元:
濾筒除塵器 (*常見): 含塵氣流通過垂直或水平安裝的高效濾筒(表面覆有PTFE覆膜或特殊涂層的濾材)。粉塵被阻擋在濾筒外表面,潔凈空氣透過濾材進入濾筒內部凈氣室。濾筒具有過濾面積大、效率高(可達99.99%以上)、清灰效果好等特點,非常適合處理細金屬粉塵。
濾袋除塵器:原理類似濾筒,使用布袋過濾。在特定場合也有應用。
濕式除塵器 (較少見,特定場景): 利用水霧或水浴捕捉粉塵,適用于同時需要降溫或處理粘性粉塵的情況,但會產生污水需處理。
高效過濾 (HEPA/ULPA) (可選,用于極高要求或回收高價值超細粉塵):在主過濾后增加高效或超高效過濾器,確保排出的空氣達到極潔凈標準。
4. 清灰系統:
隨著濾筒/濾袋表面粉塵層增厚,系統阻力(壓差)會上升。需要定期清灰以維持系統效率和風量。
主要清灰方式:
脈沖噴吹清灰:(常用)。壓縮空氣通過脈沖閥控制,瞬間從噴吹管上的噴嘴噴入濾筒/濾袋內部,形成反向氣流和沖擊波,使附著在濾材外表面的粉塵層成片脫落,落入下方的灰斗。清灰過程自動控制(定時或定壓差)。
清灰時,系統通常不需要停機(在線清灰)。
5. 粉塵收集與處理:
被清落下來的粉塵以及預分離下來的粉塵,依靠重力沉降到除塵主機下方的灰斗中。
灰斗設計有足夠的容量,并帶有料位計監控粉塵存量。
粉塵通過灰斗底部的卸灰裝置排出:
旋轉卸灰閥/星型卸料器:*常用,既能連續或間歇卸灰,又能保持灰斗密封,防止漏風破壞負壓。
插板閥+螺旋輸送機/刮板輸送機: 用于需要將粉塵輸送到更遠集中點的場合。
收集的粉塵(主要是金屬粉末)可:
回收利用:作為原材料返回冶煉流程(如電爐煉鋼),具有經濟價值。
安全處置: 對于含有害雜質(如油污、重金屬)的粉塵,需按危險廢物規范處置。
6. 潔凈空氣排放/循環:
經過濾凈化后的潔凈空氣,通過風機從除塵主機的凈氣室排出。
排放:通過排氣筒(煙囪)排入大氣。排氣筒高度和排放濃度需滿足當地環保法規要求。通常安裝在線監測設備(CEMS)實時監控排放數據。
循環利用 (可選):在寒冷地區或為節能,可將部分或全部凈化后的空氣送回車間(需確保空氣質量達標),減少車間采暖能耗和新風補充量。
7. 安全與控制系統:
防爆設計: 金屬粉塵具有爆炸性。系統需配備泄爆片、隔爆閥、火花探測與熄滅裝置、防靜電設計(接地、抗靜電濾材)、惰化裝置(可選) 等,滿足ATEX或NFPA等防爆標準。
防火設計:監測溫度,設置消防噴淋或惰性氣體保護接口。
監控系統: PLC/DCS系統監控風機運行狀態、系統壓差、各點閥門狀態、料位、溫度、排放濃度等關鍵參數,實現自動運行、故障報警、聯鎖保護(如壓差過高報警、高溫停機)。
變頻控制:風機常采用變頻器驅動,根據實際粉塵產生量或管道壓力調節風量,實現節能運行。